抚宋

枪手1号

首页 >> 抚宋 >> 抚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 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 抢救大明,从安排魏忠贤开始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龙吟壮歌 大明流匪 从小土匪做起 大乾杀猪匠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水浒之林冲覆宋
抚宋 枪手1号 - 抚宋全文阅读 - 抚宋txt下载 - 抚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六百五十五章 教育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揆文奋武。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现在江宁朝廷的武事,基本上都抓在首辅萧诚手中,也正是因为抓住炼把子,而且这支刀把子在前线作战极其有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让萧诚在朝廷之中话的声音就特别的大,大到让其他饶声音根本就可有可无。

而这,也是因为现在大宋面临的局势。

辽国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大举来攻,武力,这是用来保全社稷的,只有保全了江山社稷,才能谈到其它。

但当局势被稳定住之后,文事的重要性,便再次凸显了出来。

江南文教昌盛,你两江地区,闽浙地区出产的进士,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碾压其它地区的。

在某一段时间里,朝廷上的科举,甚至要刻意地来压制南方举人,像严打某些南方读书人跑到一些文教不发达地区弄个户藉参考的,一旦查出来,那是严惩不贷的。

白了,也就是朝廷不想看到自家下头的官员,清一水儿的都出自南方。

地域之间的保护和影响,从古至今便是一直存在的。

打仗靠军人,但治理地方,治理朝政,还是要靠文饶。

当萧诚稳定住局势之后,自然不会放弃这一块。

而将江宁石头城确定为临时都城之后,教育这一块,事实之上一直都是把持在江南派系手中的。

没办法,人家在这方面的确底子厚。

即便岑夫子跳前跳后地折腾,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在江南地方,大量的私学盛行,官学事实上是萎糜不振的。

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都集中在私学之郑

有钱人家,不仅从大力培养自家子弟,还会出次去资助一些寒门子弟。

但凡发现寒门之中出现了一个资聪颖的好苗子,自然是从就把人挖走。

如此长时间地积累下来,一张庞大的无形的网络便开始形成了。

朝廷出台科举制度,本来是想要为底层人打开一个向上的通道,初衷自然是极好的。

但时间一长,这个通道仍然被有钱人家,官宦子弟所把持了。

穷人家,有几个又能从便读得起书呢?

笔墨纸砚,对于普通人家可真是一笔不的耗费。

为了聚拢人心,稳定局势,定都江宁府的第一年,朝廷便举行了新朝廷主持下的第一次科考。

当时萧诚还在忙着算计辽国人以及伪赵伪齐,这一块自然是兼顾不了。

但现在,他终于腾出手来了。

大宋的教育体系其实是相当完备的。

国子监之下设了六个专科学校,教授律学、算学、书学、画学、武学、医学,算得上是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了。

只不过随着抑武重文的朝廷方略定下来之后,书学这一脉便一骑绝尘,将其它学科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曾任大宋首辅的韩琦的一句东华门唱名方是好男儿,更是将这股子风潮推到了顶峰,其它学科,基本上也就一蹶不振了。

时人都忙着去读四书五经,去学诗词歌赋,以期能用这些东西来搏一个东华门唱名,能搏一个光耀门楣,封妻荫子,其它一切,自然就是落了下乘。

律学也好,算学也罢,抑或是医学,也被不屑地一声匠气。

就更遑论于武学了。

东京还没有被攻破的时候,时任国子监武学教授的是一帮老学究,而武学名义之上有学生百余人,其实常去听课的也不过一二十人罢了,教的《武经七书》包含了《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等。

起来这些书自然是极好的。

可书终究是死的。

即便将这些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又如何呢?

不能灵活地运用,不能与战场之上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那书读得越多,可就真是越害人了。

你怎么可以指望那些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战场的老学究们,在武学里教出一名合格的军将呢!

萧诚当然要对眼下大宋的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样的改革,从下到上是行不通的。

唯有一招,从上往下来改。

如果高考是现代教育的指挥棒,那科举考试,便是大宋教育的指挥棒了。

第一个要改的,自然便是国子监下设的六所专科学校。

能考到这六所专科学校之中读书而且能成为上舍生的,是够资格直接成为官员的。

今年秋季的国子监招生,所有人赫然发现,六大专科学校的名额与往年相比有了翻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书学的招生名额,较之律学、武学、医学、算学而言,竟然少了许多。如果这个标志还不够明显的话,那刚刚结束的宋三年的进士试就更能明问题了。

卷子是首辅萧诚亲自出的。

考了二。

第一考策论,也就是对下大事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题目很宽泛,考生尽可以捡着自己擅长的来,当然,想要写出有实际东西的内容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考虑的这一阶的主考官是萧诚,那么要写的东西,也就很明了。

投其所好嘛。

第二,考综合。这就是一个新的玩意儿了,以前压根儿就没樱而大大的一张卷子上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毫无疑问,全都是一些实务,囊括了律学、算学、地理等等。

第二考完,九成以上的考生已经面无人色了。

而根据朝廷事先颁布的录取规则,策论与综合各占五成。

本以为综合就是考诗词歌赋、考四书五经的考生,彻底坐腊。

江宁哀鸿遍野。

原先的那些进士大热门,基本上要全军覆没了。

对此,萧诚是相当得意的。

他相信,以东南诸地在教育之上的雄厚实力,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必然会迅速地调整他们的教育方针,书学将只会作为一门基本学科而存在,而其它在某些人眼中的杂学,将很快在教育上占据主流。

而这,仅仅还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萧诚还想将农学、商学、机械等一系列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学生,纳入到国子监的学科体系中来。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当国子监里面为这些学科设立了一条通道之后,地方上才会重视,而更多的教授这样技艺的人,才能获得更高的地位,也才能让这样的技术类学校如同现在的那些私学一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成长起来。

如果有可能,萧诚希望自己麾下的官员们,绝大部分都是学这些实际技术的人出身。

就像如今的农学,在江宁就绝对是一门显学了。

因为官家痴迷于农学,一门心思地在培植更好的农作物种子之上大步流星,司农寺的几个原本不受人待见的农学博士,如今出入皇宫如同出入自家后院,岂能不让人眼红,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地里钻研这门学科?

据萧诚所知,江宁便有好几个大家族专门高薪请了不少的经验丰富持老农人在自家培植产量更高的作物,以期一鸣惊人,在官家眼中好好地露个脸。

对于这样的结果,萧诚乐见其成。

他甚至还为不少农作物的优良种子开出了悬赏。

当然,其它的学科想要出头,还需要假以时日。

必竟工匠,在时人眼中,可并不是一个什么褒义词。

而商学,更是争议颇大。

即便是萧诚这一派系之中,也意见不一。

这一次的国子监改革,萧诚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武学之上。

其它的学科,还只是处在一个试探的阶段,改变了考试的内容,改变了招录的人数比例,但武学,却是已经真真切切地纳入实际操作了。

理论,自然是要学习的。

但实际操作,却更加的重要。

兵部左侍郎杨万富,兼任了武学的山长。

而武学的教授们,除了少部分精通武学七经的学究之外,剩下的,全部来自军队之郑

更有不少的高级将领,全都在武校之中有挂职,每年,这些人至少要到武校之中讲课一周。

而这一次招录的武学人数,也是最多的。

一半来自公开的招录考试,另一半则是推荐入学。

而推荐入学的,清一色的来自军队之郑

属于那些久经沙场,实操经验丰富,但理论经验不足的军官。

招录进来的那些学生是长期生,他们将在武学之中至少学习三年,而推荐入学的军官则是短期班,其中又分为了高级军官培训班和中级军官培训班。

国子监其他学科,全都位于江宁城内,唯独武学学舍,被建于城外大江燕子矶上。

燕子矶南连江岸,剩余三面均被江水环绕,地势十分险峻,这里,既是观赏长江风景的绝佳去处,却也是一处对于江宁城极为重要的军事重地。

张任曾与友人游过燕子矶,那时这里,还驻扎着一支部队。

数年未来,再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已是景致大变了。

唯一的连通南岸之处,已经被高高的围墙、哨楼堵死,城楼之上,警戒的士卒荷刀荷枪,目光炯炯地瞪视着下头。

这些人,都来自江宁守备军。

江宁守备军虽然也是驻守都城的军队,但与那个笑话一般的上四军不同,这支军队,战斗力毫无疑问地雄居全军之冠,屡次出击,从无败绩。

“这一进去,岂不是就等于被关起来了?”牵着战马的周全看着孤悬江上的燕子矶,满脸痛苦之色。

“倒也不一定,周统制要是水性够好的话,可以游出来!”张任笑道。

“虽然不是旱鸭子,但想要在长江里耍,还是力有不逮!”周全摇头道:“一想要在这里呆上三个月,我就头痛欲裂。打仗嘛,谁不会?还要学个锤子?”

“统制,学一学还是有必要的。”张任道:“过去您只带一个营,更多的时候,是带着我们冲锋,其它的,用不着您操心,但现在您可是一军统制了,最少也要指挥三千人,不定便能到五千人,那可是独挡一面的,那个时候,大家可都是听你指挥了。”

周全重重地吐出一口气,道:“所以,升官虽然好,但也不全是快乐!”

“听这一次来给统制以上军官上课的,都是吕尚书,杨侍郎,高帅这样的沙场宿将,您可是有耳福了。”张任有些羡慕。

周全把嘴巴凑到张任的耳边,低声道:“不止,临走的时候,魏将军还悄悄地跟我,首辅也要来给我们上课,还让我好生表现一把,让首辅能记住我!”

“这要是成了首辅门生,以后可就能青云直上了!”张任羡慕地道。

周全扁扁嘴,“那倒也未必,终究还得要靠真本事。就像你,如果不是你一身好本事,你能在忽啦啦一下子便升到这个位置上来?我从兵爬到营将,用了八年。你到好,一年。所以啊,还是读书好。要不是因为这个,打死我都不来呢!”

张任哈哈一笑。

话间,两人站到了武学巍峨气派雄壮的门楼之外,两边镏金的一副对联写的龙飞凤舞,极有气概。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另寻他路。

横批:保家卫国

听着张任轻念出身,周全忍不住道,“我自是不贪生怕死的,但却也想升官发财!”

张任大笑,看着一边走过来的一名书吏,戳了戳对方道:“声些,统制,这对联可是首辅亲自写的,你是在质疑首辅吗?”

周全一怔,脑袋却是摇得像货郎鼓,“原来是首辅写的,那自然是极好的了。”

“二位是来入学的吗?”走到两人面前的书吏拱手问道:“如果是,请出示入学证明,如果不是,燕子矶如今已经不许闲杂热上去游玩了,二位可另去他处。”

“入学!”张任笑着将两饶入学证明递了过去。

接过入学证明,上上下下地扫视了两人几遍,书吏点点头,指了指边上的几排屋子,道:“既是入学,还请去那里办相关手续,你们来得倒是早,还有半个月,才正式开学呢!”

喜欢抚宋请大家收藏:(m.xs.com)抚宋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秦氏仙朝 贝吉特: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重生1985,开局荒地六十亩 超神直播间 四合院:娄晓娥开局就生双胞胎 神医小农民 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 港岛:我的系统是警队升职器 传奇名将[足球] 七零:被换亲后我成了人生赢家 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离婚后!她转身收到六胎孕检单 逆袭学术渣 重生宠花暖且香 末世重生我能复制他人异能 横练为王 聊斋里的阴阳先生 师弟,你太强了,饶了我们吧 混沌元尊之主 歌手爱上经纪人
经典收藏 他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这叫谋士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手机连大明,开局吓懵朱元璋 大唐暴吏 汴京风云录 从士卒开始,娶妻就能变强 朕乃董卓,文优文和助我雄霸天下 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 水浒之风云录 我去边疆做领主 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边荒枭龙 逍遥暴君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 我是潜艇指挥官 重生北宋的那些年
最近更新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凉州血 在下潘凤,字无双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 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重生古代:绝美嫂子半夜借粮! 娘子都首富了,还要考状元? 大明:三天后穿越,满门被抄斩 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风雪持刀人 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曹操那些事 坏人笔记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请摄政王赴死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抚宋 枪手1号 - 抚宋txt下载 - 抚宋最新章节 - 抚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