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火堆,烟雾往上走,或者被门口的风吹得往里头去,众人避开面对堂屋门的那个位置,
一早熬好的骨汤,滋味香醇,加了茱萸花椒葱姜蒜酱油,调出来的蘸料味道滋味也不错,
虽然比不上有辣椒或者麻酱,但在这时代已经算是香辣可口了。
全都是吃火锅的熟手了,要吃什么就在锅里自己捞,赵大娘坐在桌边,一个劲儿的往锅里下菜,
忙得都没吃上几口,林兰华饭吃得少,基本都是在锅里捞菜吃,
好些她都爱吃,不过孕妇不好吃得太烫,免得激到肚子里的孩子,赵大成给她和赵桃桃都单独拿了一个海碗,
两人要是什么,一声,就有各自的男人伸手去锅里捞出来,提前给她们放凉,
偶尔两人也自己瞅准了,伸筷子去捞,不过火塘里的火有些熏手,林兰华夹了几回,就不乐意自己夹了,
她肚子大了,坐在凳子上,伸长手往前屈,掖着肚子有些不舒服,赵大成自己边吃,边顾着媳妇,不一会儿就吃得满头大汗了。
热火朝的吃完了火锅,两个男人和赵大娘手脚利索的撤了锅和火架子,没吃完的菜,赵大娘全都拢装在一个木盆里头,
擦了满头的汗,洗了碗筷,大家伙围着火塘低声聊着,
“有这么一个火在,就算烧不大,也有点人气,要是一家人冷冷清清的在这儿坐着,坐不到片刻就散了,”
赵大娘见大家围着火,笑道,
霍成哈哈笑道:“伙伴伙伴,有火才有伴,”
他语气诙谐,林兰华他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就是你讲得这个道理,有这火,才有点人气,”
赵大娘和林兰华她们三人转瞬就开始着、念着孩子的事儿;赵大成和霍成偶尔听她们几句,偶尔也聊两句地里的活计,县里各种粮食的价钱……同样谈地。
地里的土豆眼看着能收了,外头正是闹饥荒的时候,他们也不敢让土豆在地里多耽搁,两人又商量了一番,家里的骡车如何调度?
张家兄弟是一早就和他们打过招呼,到时候借他们家的骡车,帮着拉两车土豆,桂花村离旮旯地有些个距离,要是纯靠人力背,费时费力,
这一段日子,赵大成和他们又走得近,自然欣然同意了。
还有就是林家那边,林家、林大伯家、林大牛家,估摸都要用到他们家的骡车,还有其他人家可能也会来借用,幸好黄大黄二家的土豆,就种在家门口,否则他们要来借骡车,骡子还更加劳累。
爬坡上坎,山里的路不好走,一到收粮食的时节,家里的壮劳力简直当牲口在用,
村中要是有人家有骡车、驴车这些,村里人自然是抢着借,周二刚家的驴车是没啥指望了,
一村子里的同族亲眷,驴子的时间早早就被提前订下了,近段日子是一日空闲都落不下。
“家里的骡子这几日给它多吃点,攒好了力气,后边可要劳累了,够得它忙活,”
赵大娘听了这话,笑呵呵道:
“一年四季,骡子牲口还能偷闲,也就这段日子和秋收的时候,劳累,哪像咱们,是一日不得闲,”
他们家的骡子伺候得不错,长得油光水滑,四肢健壮。
霍成也是笑道:
“嗨,谁不是呢?”
又闲话了好些时候,他们才各自散了。
各个村子地里闹贼偷的事儿,层出不穷,守夜到底不是常事,各家都估量着开始陆陆续续挖地里的土豆了。
张家兄弟虽然借了赵大成家的骡车,无奈两兄弟都不擅驾车,还是得靠赵大成来帮忙拉着骡子,
骡车就停在旮旯地的山脚下,为了避免骡子啃吃别人家的稻子,他们特意将拴在路旁的树上,保证绳索够不到人家的稻田,又割了两捆青草丢在它的脚边,
张家一行人就在地里开始忙活,不止他们家所有的提篮、竹筐、水桶全都在地里,连带着赵大成家的提篮、竹筐,也全都带来了,
张有林的爹和媳妇、寡居的大嫂、张有财、四个半大的孩子,一大家子人,只留了老娘在家中煮饭,其他人全都在地里,
大人们全都挥着锄头,在地里各负责一行,哐哐挖土豆,土豆成熟前锄过草、施过肥,根部的泥土被拢得高出一点儿,远远瞧不出来,在地里看得明显,
下锄刃的位置同土豆的根部有一掌多的距离,锄刃用力扎进土里,手握着锄柄微微一撬,
因为雨水的滋润,松软的土层瞬间被撬起来,露出里头黄澄澄的土豆,
这刚出土的新鲜土豆,表皮十分的漂亮鲜嫩,同柚子皮的颜色差不多,薄薄的一层,清透不已,在地里十分的显眼,
将锄刃横过来,拍了拍翻起的土团,避免碰破土豆皮,以后不好保存,
敲散了泥土,土豆刚露出来,就被锄头轻轻往后捞去,在用锄头微微搅动一下土豆根部的刚刨的洞,将其他的落网之土豆,全都找出来,才继续开始挖下一株土豆。
四个半大的孩子,跟在大人们后头,将翻出地面的土豆全都捡进提篮或者竹筐中,或坐在地里、或蹲在地里、或勾着腰肢,时不时跟换姿势,也好叫自己的腰肢腿脚好受些。
竹筐、提篮快满的时候,男人们将大些的竹筐和提篮,背到山脚下去,放在骡车上,在拎水桶里的土豆去将竹筐或者提篮填满,
张有林才随着赵大成一块,先拉一车土豆回家,竹筐还要空出来,继续用,
土豆暂时全堆在他们家的堂屋里,
堂屋一早就收拾出来放土豆的地方,以两边屋子的墙面为角,用两根粗木头围上另外两边,放了几个石头抵住木头的两端和中间,
就在堂屋中围出了一个很宽大,却浅的筐子,以堂屋的地面为筐底。
喜欢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请大家收藏:(m.xs.com)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