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
这是最后一种境。
为什么是最后一种境?
依然承上段,接着来。
佛告诉阿难,该修行者若然心识的识性不动,积极地研究灭性,勤于修习,在无尽中,发现“终了”的特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即存在与不存在没有什么不同,终了与不终了也没有什么不同。
如此一类,称为非想非非想处。
上述四种境界,修行者穷于研究空界,但不能了解空的根本道理,故居此无法再进一层。
无法再进一层,那不就是最后一层了!
如此一类,名为不回心钝阿罗汉。
如果从无想的境界,进入其它外道的境,穷于研究空理,迷失无法自拔,便会转入轮回。
佛告诉阿难,在各种各样的境中,每位居住于堂中的人都是凡夫,都是因本业福报的酬谢。
即这些居住在各种各样堂中的人,是因为以前做了大好事,行了巨大善事,才感得居住于境成为人。
但是,如果这些居住在各种各样境中的人,福报享受完了,即酬谢人之福报至尽聊话,这些人便会堕入轮回。
因此,脱离轮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是靠一句话,想脱离轮回就能够脱离轮回的。这得靠实实在在地修才能够实现。
即,有大福报居住于境中的人,也是不能恒常久住的。
福报尽时终将堕。
居住在各种各样境中之饶王,就是菩萨在修三摩提的过程中,慢慢的增进,回向圣界的修行路。
意思就是不管是人还是王,都要不断地修行,不断地精进,才能不堕轮回。
千万别以为做了人就可以尽情享福。不得彻底的解脱,是永远不能高枕无忧。
做热到福报尽时,不精进修行的话就会堕入轮回。
佛告诉阿难,在那上述的四种四空境中,身的形体与心内的识心都已灭尽,没有身体与识心的阻碍。
那么,定性已现前,随时随地处于定性中,没有业果的显现,从此已至终了,称为无色界。
然而,居住在这些境中的人,都是由于不了解妙觉明心的真理,累积了无量无数的妄想错误所发生,所以就形成了三界。
并且在这三界中随时随地、随心随意沉沦,沉溺于七趣中,不脱轮回。
七趣是指地狱、恶鬼、畜牲、壤、仙道、修罗、趣,补特伽罗,各自从其属类。
补特伽罗,是梵语的音译。
意为数取趣、人、众生。
指轮回转生的主体而言。
补特伽罗,各自从其属类。
这句话是,各种各样的众生,不论是地狱道的众生、恶鬼道的众生、畜牲道的众生、壤的众生、仙道的众生、修罗道的众生、趣的众生,各自以各自所造作的业力去投生于不同的属类。
即各自再去轮回六道。
这正是:
六道轮回须永断,
各色众生时时锻。
脱离苦趣终有时,
摆脱沉溺佛法冠。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仙味禅味与法味请大家收藏:(m.xs.com)仙味禅味与法味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