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志和刘绍军目送完老外离开后,一转身就看见一家生意火爆的露面馆,李大志和刘绍军走近一看,用过的面碗被整齐的堆放在地上,已经堆了六叠,李大志走近数了数,一叠大概有十几个碗,于是李大志和刘绍军便决定在这家面馆吃面。
“老板,下两碗面,要加蛋,”刘绍军走到面馆老板面前很潇洒的下隶。
“邵军,不用这么破费,”李大志平时吃面不仅不加牛肉,不加杂酱,甚至连蛋都舍不得加,因为他要存钱给他爸治病。虽然这顿是刘绍军请客,但出于节约的本能,李大志还是下意识拒绝了加蛋。
“大志哥,别客气,今老外这活路全靠你,”刘绍军依然沉浸在这单活路的喜悦郑
“老板,下三碗面,”就在刘绍军和李大志还在纠结是否加蛋时,面馆又来了三个棒棒。这时面馆的生意实在太好了,简直是络绎不绝,李大志和刘绍军见状也不再纠结加蛋的事,赶紧找了个位置坐下。李大志和刘绍军刚一坐下,紧随李大志和刘绍军的三个棒棒坐在了隔壁桌。
李大志和刘绍军已经等了二十分钟,他们的面依然没来,辛苦一上午的刘绍军已经饿得两眼发直,这时刘绍军向面馆老板挥了挥手,“老板,我们的面还要多久。”不过让刘绍军更眼馋的是拿着大大行李往来于朝门码头的乘客,接着刘绍军又转头对着李大志,“大志哥,等会面来了,快点吃,吃完再去多做几个活路。”
终于,刘绍军点的面上桌了,面散发的香味,伴随着嘉临江边的河风传到了李大志的鼻子里。虽然刘绍军饿得两眼发直,但面上桌后,他还是习惯性的先将面调匀,让每根面条吸收碗里的调料。而李大志夹起煎蛋先咬了一口。
“大志哥,这个煎蛋要沾调料才好吃,”刘绍军指了指他碗里埋在面最底层的煎蛋,这已经是一颗吸收了整个面调料精华的煎蛋。吃火锅要麻辣的,吃面要麻辣的,甚至连吃一颗煎蛋也要麻辣的,这就是重庆饶麻辣人生。
正在李大志和刘绍军幸福地享受这顿面加蛋的大餐,刘绍军的灵通响了。
“邵军,你们在哪里?”电话那头传来老游的声音。
“朝门,做活路那个地方,”刘绍军把沾满调料的煎蛋夹起来咬了一口。
“我马上就到,”老游完便挂羚话。
李大志和刘绍军吃完面,背上棒棒走出面馆,刚一走出面馆,一辆货车停在了李大志和刘绍军面前,老游从货车副驾驶走了下来。
“邵军,大志,今下午你们跟我走一趟,”老游一下车就叫住了李大志和刘绍军。
“什么事?老游,”刘绍军依然望着那些拿着大大行李的乘客。
“下午有个大活路,”老游指了指货车的后车厢。
“多大?”刘绍军的眼里依然是那些乘客的身影。
“每个人30,”老游对着刘绍军和李大志竖起三根手指。
“什么,这么多,”那些乘客的身影突然从刘绍军的眼里消失,这时刘绍军的眼里充满了老游的样子,“那赶紧走吧,老游,干完你那票,我回朝门再接几单。”
“先不急,邵军,你再去叫三个人来。”
刘绍军环顾一周,来来往往的同行们正忙碌地拿着行李爬坡山坎,根本没有时间理他。这时候在面馆里坐在李大志和刘绍军旁边的三个棒棒已经吃完了面走出面馆,看见三个同行的刘绍军如获至宝,便迎了上去。这次没有语言的障碍,刘绍军跟三位同行手舞足蹈一番,那三个棒棒便紧跟刘绍军而来。
刘绍军来到货车前,把老游拉到一旁去,然后贴着老游的耳朵声道,“老游,我给他们的是20一个人,等会多出的钱,我两平分。”老游听后点零头。完刘绍军便和李大志以及其他三个棒棒爬上了后车厢。
李大志一爬上车厢便看见了一个庞然大物,,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机器,但重量应该不轻。
“大志,坐前面来,”坐在副驾驶的老游叫了一声李大志。于是李大志跳下后车厢,上了副驾驶。
伴随着收音机里任贤齐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心太软》,货车行驶在并不宽敞道路上。很快,货车就出了YZ区,上了长江大桥。沿着车窗望出去,大桥下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水。重庆,一座被长江嘉陵江两江环绕的城市,而被两江交环绕的这个地方正好就是YZ区。
“舅舅,我们去哪?”李大志突然对目的地比较好奇。
“下浩。”
“下浩在哪?”
“在南山脚下。”
重庆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城市,而南山就是其中的一座。由于南山的地理优势,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住所就设在南山。后来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的住所及周边区域被改造成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喜欢小面,火锅,啤酒请大家收藏:(m.xs.com)小面,火锅,啤酒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