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有些奇怪,杨彪能举荐何人?
蔡成则是笑着问道:“文先公举荐何人?”
“吾之族弟,先帝侍中杨琦。”杨彪此话时,一脸坦然。
“哦?以侍中之位任一郡太守,岂不是贬职了吗?”荀彧有些不解。
“非也。吾弟其实早于黄巾之乱后,便因当着先帝的面直言先帝不如桓帝,被先帝贬回弘农赋闲在家。
“董卓入京后,需要人支持,便急召吾弟入京,复侍中之职。
“然吾弟因董贼鸩杀少帝、陛下,痛斥董贼,差点为董贼所害。公子入京后,吾担心其性格耿直,触怒公子,故遣其致仕回乡。”
这段历史,荀彧和蔡成都不知道。
荀彧不知道,是因为他任丞相后,根本就没有时间关注前朝旧臣的一些往事;
蔡成不知道,是因为他的记忆已经被上给封印了。
如今听杨彪这么一,倒是觉得杨琦这人还是不错。
荀彧却笑着问道:“文先公荐弟,可担心朝野之议?”
杨彪洒脱地一笑。
“吾儿任青州任治工从事,已为本朝之官吏。
“吾数年细研大汉新制,并有朝廷应对‘四年五灾’为衬,自心底拥护大汉新制。
“吾不仅要为族弟求官,己身亦求一参议郎。
“吾杨氏一族誓死扞卫大汉新制,并欲参与振兴大汉之过程。为此,吾将会捐出九成族产,以马上救助弘农百姓,亦期青史留名。”
杨彪一番话得情真意切,一下子要拿出九成族产,并以“青史留名”来明自己还是有私心,可算是公私兼顾了。
如此锐意进取的作派,一点也不像作风隐忍的那个杨彪。
蔡成笑问:“文先公要捐族产,可与令弟、族人有过商议?”
“无须商议!吾知族人必会赞同。”杨彪信心满满。
我高居大汉三公之位,的一个家族,自是能够轻易摆平。
蔡成与荀彧对视一眼,荀彧道:“文先公敢为下先,文若敬佩。然任命一太守,尚需吏部先行评议,然后再交内阁商定。”
杨彪脸色顿时不好看了。
“丞相大人,交吏部评议须花费很多时日,况现阁老皆出巡,待阁老共同商议,起码要明年春夏。汝就不担心石门庄、东池庄,甚至整个黾池百姓有人过不去今冬吗?”
杨彪如此一,荀彧、蔡成两人方才知道杨彪为何要捐出九成族产。
他并不是捐给朝廷,他是要捐给黾池百姓。
他是在担心黾池百姓会有人过不去这个严冬。
荀彧、蔡成有些动容了。
他们瞬间想到,一旦杨氏一族捐了九成族产,那弘农的其他世家大族捐不捐?
“文先公大仁大义,文若敬佩!待我马上与公子商议一番如何?商议好便给文先公答复。”
历史上对东汉末年弘农杨氏的风评是很正面的。
史册记载,东汉末年的弘农杨氏四世清德,正直廉洁,才学出众,忠诚尽节。
可以,在汝南袁氏崛起之前,弘农杨氏才是东汉末年的第一士族。
很快,蔡成、荀彧、皇甫嵩和刘协商议完毕,便吩咐龙鳞卫马上启程。
在上马车前,荀彧悄声告诉杨彪,已派出龙鳞卫快马前去弘农,请杨琦前来黾池。
杨彪的心一下子便放了下来,脸上笑出了一朵花。
毕竟,荀彧也好,成公子也罢,都不了解杨琦。
所以,杨彪认为他们叫杨琦来黾池,是想当面考察一下。
只是,车队出发前,大家发现,除了之前“游学”旗帜之外,排头开路的马车上,又打出一面旗帜。
这面旗帜上面画了一棵草,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们本来的打算是穿弘农而过,直奔长安。
如今车队却改了方向,直向黾池县城方向驶去。
自有汉以来,学子游学,本就是一种风桑
打出“游学”的旗号,是为了不被匪寇找麻烦——学子身上根本就没有钱,你打出“游学”的旗号,匪寇也懒得来抢你。
所以,车队很顺利就进入了黾池县城,守门的衙役直接随意问了几句话,便直接放行了。
当然,那些拉着食材、煤炭、木材、锅碗瓢盆的车辆,包括随行的一些工匠、车夫,都不会进入县城。
他们在城外找个农庄住进去就可以了。
那些车辆进城,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到了县城,有客栈,不需要自己准备什么东西。
至于那个女子,便与蔡琰她们同乘一辆马车,而那两个男子,则被绑了起来,扔到一辆闲置的马车里。
汉代车队,都会带上几辆闲置马车。
万一有车坏了,又无法修理,便马上用闲置马车顶上来。
汉代的道路,车轮、车轴是很容易坏的。
车刚一进黾池,龙鳞卫就发现有人跟在车队后面。
龙鳞卫马上向周仓汇报,周仓又马上报给蔡成。
蔡成笑了,笑得很欣慰。
蔡成告诉周仓不用理会。待入住客栈后,让周仓悄悄把人带入蔡成房中便可。
蔡成沉睡前留下规划:每个县城,都要有一座客栈。
客栈不需要太大,只需能容纳五十人便可。
如果平时没有客人入住,不要耗费人力物力,建造好之后,便暂且封存。
待有人来入住时,可先去县府申请登记,县府再派人打开客栈,简单收拾一下后,让客人入住。
蔡成的规划上写道:
不出十年,来往大汉各地的商队、游学的学子、访亲探友的士子,便会如过江之鲫。
再过三十年,大汉的普通百姓,随着越来越富裕,家中也有了读书人,便慢慢学会利用闲暇时段,四处游历,开阔眼界。
谁知,这才过了五年,根据各州郡县的报告,除一些偏远的县城外,凡是在大汉主要道路上的县城客栈,虽然不是每日都有客人,但也再无闲置。
用蔡成的话来:这是种好梧桐引凤凰。
大家入住时,便有人向店二打听过了,黾池县地处京都至长安的道路上,来往的人很多,客栈每都会有人入住。
其实不仅是黾池县城内的客栈,就是沿途的驿站,几乎每也都有人入住。
荀彧和杨彪等人听在耳中,脑海中便出现若干年后,大汉各地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
喜欢三塑强汉请大家收藏:(m.xs.com)三塑强汉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