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帝巡街,彼可取而代之
深夜,萧家院郑
王四今晚,不知受到了什么刺激,竟然喝得大醉酩酊,带着满身酒味来找萧平唠嗑。
完前尘往事。
待了片刻,王四醉意散去,神情已经渐渐恢复正常。
两人坐在院中的石桌旁。
萧平泡了一壶热茶,为王四爷倒了一杯。
王四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安抚了心情,才平静地对萧平:
“往后,林溪就托付给你了。”
“这丫头从体弱,受不得流离之苦,你要时时看护。”
“京城若有战乱,你二人一起去王家,王家设有机关暗道通向城外,可以保平安。”
“可惜,伱们二人大婚那,我恐怕是看不到了......”
“若是我不在,带着这柄白玉刀,去缉捕司总部,会有长辈为你们主持婚礼。”
完,王四从腰间,取出一把尺许长的白玉佩刀。
郑重地平放在石桌上。
萧平没有立马拿起,眼神粗浅打量了一番,竟然觉得有些眼熟......
好像,那晚在南九扬身上,看到过同样的一把刀?
王四完,目光痴痴楞楞地盯着院中一株,随风摇摆的杂草,眼神复杂难明。
随后又絮絮叨叨道:
“王山海,不用太过管他。”
“我自就看出,这臭子是有主见的,在家里待不住。”
“送他进缉捕司,让他自个儿去闯出一片地......”
“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林溪......”
“我走后,若是无人护持,以她的性子和外貌,担心会受人欺负......”
完,王四忧虑一叹,舐犊之情溢于言表。
萧平心中忍不住,很想直接问,您今晚整这出,可是有什么变故要发生?
似乎看出他眼中的困惑。
王四沉默片刻,只了一句话:
“前几日,缉捕司忽然传来南方秘报,漕帮、商帮、盐帮,暗地里忽然有异动......”
闻言,萧平眼神一凝。
大黎下,开国时,各地势力以世家、当地门派为主,但明面上由地方朝廷把持政权军权。
二百多年来,朝廷吏治逐渐混乱,几大帮派坐大,盘踞地方。
帮派中又参杂世家、乡绅、吏等复杂因素。
代表江南豪商的商帮,内陆水运漕阅漕帮,下大半盐产贩卖的盐帮,西北马匪绿林的马帮。
江湖口口相传的口诀中,影响下的八帮,严格来,很多江湖人只承认前四帮。
剩下四帮,皆在京城,代表以京城为首的各地军勋、王爵、权贵,在江湖中的话语权。
因此,才有人昧着良心传出,下四大帮,京城四大帮,合称八帮的法......
而如今!
若是此时,漕帮、商帮、盐帮齐齐异动,以其背后的势力来看,基本代表着大半个南方,即将陷入瘫痪。
对朝廷的威慑,不可谓不重!
正值武举之时,三帮联手异动,为的是什么?
萧平心中思索,突然得知的这消息,背后代表意义实在太大。
抬头,见王四沉默不语,本想追问。
谁知,他却率先摇了摇头。
“背后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
“不过,明日武举,必然不会太安稳......”
“我王四,一介草民出身,偶得机缘踏入武道,幸得恩师看中,才能有如今的成就。”
“那深坐宫中,除了多年前登基时,才见过一面的皇帝老儿,没甚值得效忠的。”
“可大黎这方土地养育之恩,老神捕授艺之恩,不可不报!”
“明日若有变故,此身,必誓死报国!”
一边完,王四周身,气势陡然升腾。
又展露出那种,赤手空拳,却比肩洪荒巨兽的武道气魄。
见状,萧平默然无语。
他可以旁观大黎兴衰,见机不妙,溜之大吉,也并不觉得不对。
却很难不敬重,甘愿以死报国之人。
夜色中,萧平提起茶壶,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雾气飘升,却很难看清去往何方。
以茶代酒,郑重地敬王四一杯,一饮而尽。
对面,王四醉意早已消失不见,哈哈大笑几声。
同样以茶代酒,自斟自酌,一口畅快喝完。
来意已明,王四不再多留。
抱着空荡荡的酒坛子,大踏步离去。
身后,萧平坐在石桌旁,默默把着茶壶。
冬夜里,慢慢感受手心温度从炽热,到温热,到凉意渐生。
在万俱寂中,独坐至明......
第二日。
萧平将屋内简单收拾过,便准备去【南山居】。
今日,便是武举最后的夺魁之战。
按理来,若是想占个好位置,应该一大早就去才对?
可萧平却嗤之以鼻。
此前种种迹象,都表明,今日武举,必然有大变故!
不定,又会有上三品武者,在城中大打出手。
萧平傻了,才凑到漩涡中心去?
不过区区五年一届的武举。
只要活得够久,莫五年,便是十年、五十年一届,也不稀奇。
谁爱看谁去!
萧平今日,已经收拾好家中贵重物品,准备美滋滋地和雪宝躲在【南山居】中摸鱼。
若是见机不对,随时战略撤退,往蛰龙山脉中一钻。
木坠空间中,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配合着蛰龙山脉中丰富的肉食资源,足够萧平躲藏数年之久。
王四早就预料到今日可能的变故,想必已经为王家众人准备好了退路。
萧平孤身一人,三品之下无敌的实力,兼之保命神器梦蝶在手。
这波,稳得很!
而此时,武举校场。
站岗、巡逻的军卒,比昨日几乎多了整整一倍。
人群中,不时有气息凶悍、穿着平民服饰的汉子,来回游走,视线扫射四方。
校场入口,更是设下关卡,检查进场饶身份凭证。
由于等候入场的人实在太多,上官体贴人意,入场前特地打了招呼。
在京城没有店铺、房产、或者稳定清白工作的,一律视为外地人,严加排查。
而对于在京城中有店铺、房产、稳定清白工作的,明显不是外地人,不会造成动乱。
只要拿出房产、工作证明,检查没有携带兵刃后,可以直接放校
负责设卡检查的卫兵伍长,大喜过望,口中连连称赞上官妙计,抚恤下属,英明神武。
心里却暗骂,狗官自己跑进去摸鱼,让我在这受苦受累,完事儿后功劳还要算你的!
同时十分好奇。
前几日武举,可没有这么大阵仗,这么严格。
今日,为何突然变了?
伍长正纳闷,忽然,听见旁边传来惊呼声。
“那是什么?”
“狗蛋,快看街上!”
“我的,好高的大旗,从未见过!”
伍长连忙回头,眺望远方。
视线郑
街道尽头,突然出现几根旗尖,隐隐能看见旗杆上,黑红色的旗身,上面似乎绣着什么纹路,还有字。
仔细数了数,一共十二面。
在伍长眺目远望的数息内,那旗尖一寸寸升起,渐渐露出地平线下的旗帜全貌。
这是十二面黑红色作底,边上以金黄色龙纹刺绣,仅仅显示到旗面部分,就有两层阁楼高的龙旗大纛。
巨大的旗面随风飘扬,一面正中心,绣着一个磅礴大气的“黎”字。
另一面,画着神话中的各路神明。
风伯、雨师旗各一面,雷公、电母旗各一面,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面,左、右摄提旗各一面,北斗旗一面。
十二面威武雄壮的大纛下,身着不同颜色官服的“引官”,在前开道。
随后是负责街道清场的禁卫,左右各执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象旗,随车架前行,依次列开,虎视眈眈,警惕左右。
中间,露出一架通体明黄的车架,各种幡、幢、旌旗等组成的旗阵护卫左右,如众神环绕帝。
身后,随侍一众内卫、鼓吹乐队、朝廷将领率领的禁军骑兵、步卒,其中一柄“武”字大旗,极为显目。
一应仪仗,配备随行人员上千人,浩浩荡荡,占满了整条宽阔的街道,拖行数百米。
校场中,凡是回过头,远远看到这仪仗的,皆目露惊色。
伍长身后,一名面相显老的军卒,张大嘴巴,指着仪仗车队,结结巴巴道:
“皇...皇帝!”
“是皇帝仪仗!”
“还有武王府!”
伍长从惊愕中醒来,也有些震撼。
史书上记载,帝出行,凡大驾,用二万六十一人,巡街,仪仗用一千三百五十五人,旌旗飘扬、鼓乐齐鸣,各色仪仗不等。
今日看来,史书记载,还是有些保守了......
皇帝车架到场,当代武王随行,场中大官员,自然不敢怠慢。
在伍长惊愕之时,不知不觉间,校场门口已经占满了一排官员,大气不敢出,翘首迎接圣驾。
此时,校场内秩序管束到极致。
皇帝出行,所到之处,戒备森严,均按照最高规格,何况今日鱼龙混杂的比武校场?
众人站立良久,帝王车架终于抵达校场门口。
隔着老远,手执四象旗的护卫队,就跑过来,将校场门口闲杂热肃清。
就连设下关卡的伍长队,都被当作无关人员驱散开。
伍长在心中暗骂:
有什么好神气的!
不过是马前卒罢了!
一边骂,一边偷偷抬头看。
面前,由远及近,十二龙旗开道,四象分列两侧,被众神拱绕的明黄车架,渐渐停下。
车帘并未掀开,车架内传来一道中气十足,堂皇大气的音:
“今日既是武王盛情相邀,朕也想来看看我大黎武举,骄风采。”
“众卿久等了,随我进场去罢。”
完,众官员齐声称是。
俯首躬身,退入场去,为皇帝车架开道。
原地,伍长心中的震撼尚未平息,却突然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
“大丈夫当如是!”
“今日,我为守门郎。”
“他日,可取彼而代之......”
喜欢长生:我在京城开当铺请大家收藏:(m.xs.com)长生:我在京城开当铺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