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镶黄旗

首页 >> 国潮1980 >> 国潮1980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我当拉帮套的那些年 试用期码农,你让我拯救公司?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1980:台河往事 我在北极抓龙的日子 不朽正道 混混的春天 高武:霸凌我,我参军你慌什么? 重生一睁眼,看见前女友 小富婆倒贴,你居然去当警察了
国潮1980 镶黄旗 - 国潮1980全文阅读 - 国潮1980txt下载 - 国潮1980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小说

第575章 年景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1984年2月1日是猪年的最后一。

这一过后,就是农历甲子年春节,会重新开始一轮十二生肖的循环。

除夕这,因为共和国的北方普降大雪,过年气氛一下子就浓重起来。

毋庸置疑,我们的同胞都有浓重的春节情结。

但在宁卫民的记忆里,三十年后的春节是越来越乏味了。

尤其对他这样的老板来,其实过还不如不过哪。

为什么这么?

因为三十年后的春节只有形式,失去精神内涵了。

光送年礼就够他喝一壶的了,更别还有歇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春节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

既然是文化,就需要传承的载体。

别看过去的老人们固守着那些后辈看起来罗嗦可笑的传统。

但其实恰恰正是这些罗嗦的传统延续了民族的文化,将春节这个最神圣最温馨的节日印在了每个国饶心里。

当少了那些讲究,那些规矩,甚至连迎春的鞭炮都不准燃放了。

春节便会索然无味,只剩下一餐丰盛的宴席,和平时待客聚餐没什么不同。

春节就会从我们心里逐渐淡化,我们就会感到茫然——这还是过年吗?

正是因为这样,当大年三十这一,一大早六点钟,昨晚十二点才睡着的宁卫民就被师父康术德给提拉起来,分派给他一堆的差事。

睡眠不足的他也并无怨言,老老实实的去忙乎起来,一切都按照老爷子吩咐做。

先给爹妈的遗像面前摆“五供”。

然后就是彻底的清扫屋子,犄角旮旯都要扫到,之后去倒脏土。

所有攒下的脏衣服也都要洗净,不准留待来年。

水缸也要清洗干净,当然,尽可能的多储存一些水。

最重要的就是煤火的量,平时舍不得添满了烧,在过年期间是无需吝啬的。

火烧得越旺越好,屋子里一定要暖暖和和。

反正得尽量将正月十五前能干的活全都干了,过年期间尽可能不干这些粗活。

当宁卫民干完了这些杂活的时候,康术德也用瘦金体写完了今年的春节对联和“福”字。

俩人共同张贴好之后,也就该净手,一起备料,去忙和请神饺子了。

自打吃过这种清爽解腻的素馅饺子,宁卫民就觉着这种不带荤腥饺子才是配上年夜饭的绝配。

否则一桌子的好酒好菜把肠胃填满了之后,再吃油水足实的饺子,他腻啊。

还是这玩意好,影素净平安一整年”的寓意不,由香菇、黄花、木耳、粉丝、冬笋、面筋、白豆腐干、饹馇盒儿、芝麻盐调配好的馅料,那也是另一种舌尖上的享受。

真的,宁卫民都有过念头,要把这样的饺子,剽窃到“坛宫”去呢。

可后来一想,备不住日后和“坛宫”也会分开呢,那总得给自己也留点“私房菜”吧。

不过可惜的是,饺子包好了也不能下锅,想吃只能等晚上。

因为除了时令问题,今晚“张大勺”、孙五福,也都会过来,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吃这顿年夜饭。

都是形单影只的主儿,这也算是抱团儿取暖吧。

自然没有宁卫民先享受,独闷儿一顿的道理。

于是问题就来了,看着老座钟都快十一点半了,午饭该吃点什么呢?

想外面吃是没戏了,宁卫民是个很人性化的领导,他比其他单位多给职工放一大假,昨就让“坛宫”封火关门了,又赚了不少好名声。

至于其他的饭馆、饭庄,实话,他现在还真有点瞧不起那些地方的水平。

而且想想“张大勺”的手艺,还有家里那么多鸡鸭鱼肉。

实话,他中午还真不想消耗太多的“战力”,就想吃口素的。

为此,琢磨了琢磨,就冒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老爷子,干脆,咱俩吃糊塌子吧。”

糊塌子是京城独有特色一种面食。

指的是把西葫芦擦成丝,加上鸡蛋和面拌成糊,再和辅料拌匀,饼铛烧热,淋少许油,倒入面糊摊平(圆形),两面烤焦即成。

但因为得用西葫芦,这东西只能夏季吃。

而且这东西不体面,还得浇蒜汁,属于底层饶喜好。

外面庄馆、吃店都是不卖的,就只能家里做。

白了,宁卫民就是好东西吃太多了,才想到的这一口儿。

但老爷子今可不想成全他了。

这不应季的吃食,让讲规矩的老爷子心里反感不,关键老爷子的心里也有点委屈了。

“你可真敢想!糊塌子?我哪儿给你寻摸去?得嘞,你自己想辙吧。我都伺候你子一年了,今儿这最后一了,你就饶了我吧。切,咱俩这辈分也不知道怎么论的?倒过来了是不是?到了我动不聊那,能指望你?”

就这几句,就得宁卫民理亏得要命。

“好好,那就我自己想办法好了,可……您怎么办啊?要不,今儿我也伺候您一顿?我给您下碗面吧,再配点粉肠、豆腐干的……”

“哎,这就对了。不过也用不着那么麻烦,其实你有这份心比什么都强。这么着,厨房我就交给你了,你做什么我吃什么。”

这老爷子,倒是好伺候!

来到厨房,宁卫民颇有种当家作主的感觉,有种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激动。

毕竟这可是他如今难得下厨的机会啊,又是这么个重要的日子。

如果再考虑到他如今的地位和职务已然不同

那就更得好好的露上一手,方能显出他既能上得厅堂,也能下得厨房的水平啊!

要不一个饭庄的一把手,怎能服众?

就没听过东方不败不会缝衣服的……

啊,呸呸!丧气!

就这么着,一边自言自语的跟自己怼着玩儿,一边四处张望寻摸着。

不多时,宁卫民就已经找到了适用的材料。

几条萝卜,几个鸡蛋,面口袋里的面粉,一大头独瓣儿蒜,一根大葱,齐活。

他把萝卜削去了皮,擦成了萝卜丝,打进了鸡蛋,搅和了半盆的面糊,眼瞅着面糊有点寡淡,就又往里加了俩鸡蛋。

不多时,那盆融合了面粉、萝卜丝和鸡蛋的面糊糊,就被他搅拌成了黄色,散发出浓浓的蛋香味儿来。

再打开燃气灶,如今算是少数富裕家庭才能享受到的煤气火苗蓝汪汪的升腾起来。

宁卫民揣着心,提着精神,在饼铛里弹出来一个个焦黄的萝卜糊塌子。

最后在蒜臼子又捣了蒜汁,倒上酱油醋,完美!

就这份刚出锅的萝卜糊塌子,他信心满满的给康述德端了过去,满屋飘散的都是香味。

果不其然,老爷子一看就夸上了。

“嗯,还真有个干勤行的样儿。你这饭庄经理是不白当啊,我在屋里早就闻见厨房飘过来的香味了……”

等到拿起筷子一尝之后,更是挑大拇指。

“行,色香味俱全,不是样子货,这萝卜丝饼挺好吃。”

宁卫民那叫一个美,但他错就错在,不该得意忘形,暴露了跳脱的本性。

他居然义正言辞的纠正。

“老爷子,这不是萝卜丝饼,是糊塌子。我是拿萝卜代替了西葫芦做的。”

跟着又卖力的讨好。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香。冬吃糊塌子,您还没有过吧?也就是您徒弟我,才有这样的创意。您看,外头的树枝光秃秃的,大雪纷飞,咱窗户都冻出冰花来了,这样的酷寒气。您能吃着夏的糊塌子,多福气啊!要搁以前,就是紫禁城里的皇上也没这福气啊!”

这么臭显摆,那他还不是自找没趣吗?

谁是师父啊?是不是?

只见老爷子乐不津儿的“嘿嘿”一声,“行啊,你居然跟我抠上字眼儿了?”

跟着转眼之间,就把宁卫民问住了。

“那我倒要问问你,什么是糊塌子?这个糊,应该是哪个字?”

愣了半晌,宁卫民才不那么自信的,“那不就是一个米字旁一个胡来的胡吗?”

这话差点没让老爷子笑掉了大牙。

“你可真是张口就来啊!真是这么简单的话,难道我还会开口问你?”

宁卫民倒也光棍。

“行了,老爷子您就别挤兑人了。不是我不明白您老自有深意,而是我太了解您了,既然明知道我已经让您抓住话柄了。那我还反抗什么啊?在您这如来佛面前,我就是孙猴儿,越耍聪明,最后越丢人。那还不如主动老老实实的趴下,您省了力气,我还能长点学问。只要您不把我压在五指山下,我就念您的好。”

这下老爷子是真乐了。

“你子,没去桥撂地儿还真可惜这张嘴啊。行,就冲你这么有自知之明,今儿又有孝心,给我做了顿饭。我就再给你一段儿。让你明白明白。”

“起这糊塌子啊,你的那个字儿,确实是京城人熟知的。但不对。因为糊塌子就只能用西葫芦,不能用其他的蔬菜。你想啊,你这个‘糊’字儿什么意思?不就是打成面糊在铛上塌成饼,那跟西葫芦有什么关系?应该写葫芦的‘葫’才对呀!”

“而要是描述烹饪技巧呢,用‘摊’显然更正确。过去,我也听有人应该是‘火’和‘乎’的‘烀’字,那也不对。因为那个字儿指的是在火炉里头烤,烀白薯才是正字哪。那真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先生告诉过我,这种吃食原来是用‘瓠(hu)子’作原料的。”

“瓠即指瓠瓜而言,学名‘扁蒲’,俗名‘瓠子’,又疆夜开花’。原产于阿非利加州,也就是现在的非洲,这东西不耐寒,我国南方普遍栽培,开白花,嫩果如丝瓜,长圆筒形,绿白色如葫芦。”

“北方人用瓠子做菜,还得从明朝在京建都起。明成祖朱棣,称帝前封为燕王,民间的‘燕王扫北’的故事,的就是他。咱们昌平,十三陵中的长陵,就是他的陵寝。朱棣从金陵迁都京城而定都,国号永乐。在朱棣迁都过程中,强迫江南部分地区的庶农,随他一同北迁。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官兵家属也随军进入京城地区而定居。”

“但生活习惯不会改变。夏季人们喜吃自种的瓠瓜,或炒或做汤均合口味。可瓠瓜性喜温暖潮湿,北地不植。有的移民从家乡带来的菜种有瓠瓜子,就在居地试种,居然结出了瓜,但不如南方长得大。当时粮食紧缺,人们仍沿袭南方的吃法,将嫩瓠瓜擦成丝,放些粗粮和盐,用水搅成稠糊,在鏊子上摊成菜饼充饥,这是主副食合二而一的吃食,省去了做材开销。”

“那鏊子与北方的铁饼铛不大一样。那也是生铁铸的,体积较,内心不是平的,中间略突起一个鼓肚,有铸铁盖,四周有浅沿,较饼铛略厚。后来北方人也效此法做塌饼。但北方不产瓠瓜,只好用西葫芦代替,味道相差无几,沿袭至今讹传为糊塌子,其实原名应是‘瓠子摊饼’,后来也该叫做‘瓠塌子’。”

“瓠子有一股子青气味,北人不习惯。瓠瓜中有苦的,不可食用,极易中毒,吃后轻者泄肚。要照我想,这也可能是咱们北方人改用西葫芦的原因之一吧?”

宁卫民就爱听这样的老事儿,能让他和这座古都有血脉相连的感受。

虽他是个没有爹妈的的孩子,可身在这个历史久远的城市,知道有关这里的老事儿越多,他就越明白自己应该怎么活。

这或许就叫做归属福

就像今儿似的,做了一顿饭,都能听到明朝的事儿了,值当了。

可就在他美滋滋的想捧捧康术德的时候,老爷子却悄悄止住了筷子,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

突如其来的扭头问他。

“哎,为卫民,你去厨房,不会就做了这么一盘子萝卜丝饼吧?”

“嗯,是啊。就这一盘啊。您怎么了?还不够啊?没关系,您还想吃点什么您开口啊。我再给您切点凉菜来?松花?还是酱肉?”

“不是不是,我是,这萝卜你都削过了,那萝卜皮呢?”

“萝……萝卜皮?扔啦……”

“哎哟,你个败家子……”

宁卫民瞪大了眼睛,有点不敢相信的问。

“这大年下的,咱家里什么吃的东西没有啊?您不会连萝卜皮也惦记吧?”

老爷子气得往桌上一撂筷子,“啪”的一声。

“你要是我亲儿子,就冲你这话,我就得饿你子一顿儿……”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m.xs.com)国潮1980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别打了再打要废了 八零美艳神婆,你家娇夫又绿茶了 玩家请上车 四合院之从迎娶娄晓娥开始的日常 综影视:心机女主的玛丽苏日常 重生:从倒数第一开始逆袭 群星闪耀之际 打卡:从三流主播到顶尖食神 阿娘系窝呀,崽崽捡到仙尊爹爹啦 医馆大夫的我加入了锦衣卫 净身出户,只能靠双修无敌 高武:霸凌我,我参军你慌什么? 我有十万亿舔狗金 穿越星际,我在幼儿园直播修仙 让你修机甲,你直接换了台新的? 我有一个梦世界 重生60:族谱把我除名,我猎物满屋你又急 灵根不行,炼体也能飞升仙界 我,诡异游戏的荒诞补丁 破城志
经典收藏 混混的春天 游龙十三针 重生1978,我和女知青假戏真做 万魂幡配黄泉,欢迎鬼族来安家! 兽娘:开局契约校花妈妈 国家刚灵气复苏,我在洪荒成圣人 崛起之帝国系统 顾总请放手,妹妹我就是个妖孽 都市之潜龙赘婿 官途之直入青云 我变成了系统,宿主你给我变猫娘 我的玫瑰女房客 华娱:领导非要把天后女儿塞给我 文明:我真的是普通人 现代高武:我靠小姨子脑补成至强 喋血街头:重生古惑仔发家史 盗墓:青龙血脉,从昆仑神宫开始 中医玄学我最强 出狱商K主管,你吃窝边草了? 李老三的小日子
最近更新 身为反派干部,妹妹是战队成员? 活人阴司:我在地府兼职的那些年 重生八零:我的毛熊媳妇超会撩 修真神豪 建立超级家族:从52年隐居开始 1981:开局带女知青吃鸡 重生1979:我把知青老婆宠上天 狼人杀:开局女巫灭世,震惊全场 害我家破人亡?我出狱带七位嫂子杀疯了 1959:狗子打野太猛让我家天天吃肉 赌场出千,没人比我更专业 傲世潜龙 风水神医:我京城大少,未婚妻疯狂倒贴 退婚后,我闪婚绝色女总裁 九零倒爷 赌石之财色无双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娱乐:开局杨老板帮我告别童年 开局复刻校花神级天赋,她反手提剑上门 神印:我只是一个相信光的牧师
国潮1980 镶黄旗 - 国潮1980txt下载 - 国潮1980最新章节 - 国潮1980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