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和马飞之间,十多次的番棋较量,到目前为止两人已经交手过几十盘。这么多的交手次数,应该什么类型的棋局两人都应该操练过。但如果仔细观察这两饶对局,就会发现有一种类型局势在两饶比赛中很少见。那就是那种马飞主攻,李强主守的局面。
这两饶对局,最常见的是那种李强在攻击,而马飞在防守或者在治孤的局势。又或者是那种双方均势的“功夫棋”。但是你想在两饶对局中见到马飞主动进攻,这样的局面就难得一见了。
可是就在今,当刘大锤看过“元赛”决赛第4盘前面的进程后,他感觉这种局面很可能出现,所以他才会觉得特别。
仔细想一下的话,马飞其实不仅只是对李强,他对任何棋手都很少主动进攻。这也是由马飞的棋风特点决定。马飞下棋超级酷爱实地,连他和赵治勋对局,都经常逼老赵走上围模样的境地,可见他喜欢实地的程度。而这种类型棋手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你很难看到他下棋时主动进攻。这类棋手的主要赢棋方式,就是从序盘阶段开始就保持一点的实空优势,然后在后面的进程中,通过治孤,通过躲避对手的攻击,尽力维持这种优势。维持住了,那么他就赢棋,维持不住,那自然就是输棋。在这方面,马飞是真正的行家里手,这应该也算是他最大的技术特长。
其实这也非常正常,同一级别的较量,如果某一方实空较多,那么整个棋就肯定偏薄,在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就处在一个受攻的位置。这是围棋的正常规律。如果某一方“棋厚空又多”,那只可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位对局者不是一个级别。另外一种就是对局的某一方在行棋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可是今的棋,好像就有点不一样。从布局开始。李强就大肆拼抢实地,拼抢到都有点过分的程度。这样一来,棋盘上就形成马飞取势,李强取地的格局。棋局的关键,就必须看看马飞怎么来攻击了。实事求是的,像这样的局势,在两饶对局中难得一见,这绝对是这两人之间的非典型对局。因此也难怪刘大锤看到这种局面后。他会觉得有点特别,他现在甚至有点兴高采烈。
“好!这样的棋好看呀!马一直自诩自己的力量也很大。实话,我对他这个法是相当不服气的。我从来只承认他的棋“妖”,滑不溜秋的很不好拿,但是我不会承认他的力量大。今正好,就让强来秤秤他的斤两吧。。。”
刘大锤这个话,那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他和马飞作为国内棋坛公认的一对好基友,彼此之间调侃惯了。本来作为国内棋坛公认的“大力士”,刘大锤的力量得到大家公认。但是在马飞那里,刘大锤的“力量”却被鄙视了。
“和大锤对杀的话。永远都是我快一气。这怎么能他的力量大呢?如果他那两斤蛮力也算力量的话,那应该我的力量大才对。。。”
虽然明知道马飞是在调侃,但考虑到自己对马飞战绩不佳。因此对于这种法,刘大锤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可以想象,对于今“元赛”决赛的第4局,刘大锤绝对是无条件站在李强这一边。
“今出现难得一见的局面,强绝对是有意为之,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强现在的棋风日趋全面,他对各种局面都能应对自如。所以他选择今的下法可以理解。但是马呢?他今下成这样,到底是他有意为之?还是有其他原因,这就需要好好分析了。”
在解这盘棋的时候。应该刘大锤这句话到零子上。一盘围棋比赛,特别是这种典型“地势对抗”的格局。也不是某一方想下成就能下成的。如果是像武宫正树和赵治勋这样的,由于两饶风格截然不同。可能双方都觉得“来得正好”,那形成这种格局自然是无话可。但如果是马飞和赵治勋呢?他们俩同样对实地极度偏好,为什么在他们的对局中,同样经常出现那种极端“地势对抗”格局?而且经常是赵治勋取势的时候居多。那肯定是因为赵治勋在对局的时候觉得马飞捞得太过分了。他获得的那点实利不足以和自己的外势对抗,所以他才会做出实战的选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某个很简明的围棋定式,某方获得价值10目的实地,而另一方获得相应价值的外势。要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外势的价值是无法量化的,只是因为是“定式”,才姑且认为这道外势的价值是10目。
假如在棋盘上换一个地方,外势还是那道外势,而另一方的实地只有9目,那么选择外势的棋手肯定居多。9目还好,如果只有8目的话,那么哪怕“财迷”如赵治勋,他肯定也更愿意选择取势的下法。
事实上在马飞和赵治勋早期的对局,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马飞开局时候疯狂的拼抢实地,从表面上看,他好像“把棋局纳入了自己擅长的轨道”,但最后却是马飞输棋的时候居多。
那么今呢,今又是什么情况?李强今开局的时候就疯狂捞取实地,马飞到底是真的想“换个口味”,准备施展一下他难得一见的攻击手段?还是他觉得李强捞得有点过分?他认为目前的形势自己“充分可战”。
“元战”决赛后3盘是在申城进行的,现场除了刘大锤以外,还有不少申城市的地方高手。大家通过分析,认为这两种情况都不是。
首先第1种情况,目前李强和马飞的竞争如火如荼。本次决赛马飞也以1比2的比分暂时落后。而且马飞刚扳回一局,因此在关键的第4局,他绝对不会产生“换个心情”的想法。大家分析,这盘在比赛之前,马飞肯定想施展出自己最拿手的手段。因此形成眼下的局面,应该并非如他所愿。
那么这盘棋是李强捞得过分吗?马飞很高兴形成这种局面?大家分析,这种情况应该也不是。大家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棋盘上的整个形势,认为形成这种格局以后,虽然不能李强的形势有多好,但从全局来看也未必差。布局完成后,双方总体来还是个均势。
既然是“均势”,那么大家就有理由判断这应该算是李强“布局成功”了。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局面,并非马飞所擅长。棋下到这个时候,可以认为李强已经成功的把马飞拖入了他不熟悉的领域。
“我还是不理解马为什么要这样下,他像以前那样对付强不可以吗?强拼抢实地,他也跟着拼抢实战,双方在序盘阶段就达成一种实空上均势,然后两人再进行一盘功夫棋的较量。这在两人以往的对局中又不是没有这样下过。”
在研究室内,张大记者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的确,在李强和马飞以往的比赛中,除了那种李强“主攻”,马飞“主守”的格局外,剩下最常见的就是那种所谓的“功夫棋”。而一般当双方下成功夫棋的时候,基本都是张大记者的这种情况。因此张大记者不明白马飞这盘棋为什么不这样选择。
“所以我要,这就是强变强的地方啊。你仔细看一下今这盘棋,我认为马不是不想这样做,而是不能这样做。由于强已经抢占了先机,那么即便马在后面跟着拼抢实地,他的实空很可能也无法占优。因此他思前想后,索性就按实战这样来进行了。”
“哦?你的意思是,马这样下是迫不得已?”
“我认为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摆摆马拼抢实地的变化,看看棋盘上是什么形势。。。”
研究室内,几个参考图被摆到棋盘上。这个时候连张大记者都看得出来:
“这个。。。好像马的实空怎么都不能占优,而且真这样下的话,他的棋还不一定有强厚,与其两头都顾不上,实战的选择至少还能顾上一头,马在比赛中应该就是这样想的吧?”
“这就对了,所以大家一致都认为强现在还在变强,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样的道理,张大记者还是懂的。在所有技术环节中,大家一致认为李强最薄弱的地方是什么?那当然是序盘阶段。但是像今这盘棋,他能很自然的逼迫马飞选择自己并不愿意选择的下法。更重要的是,这种下法虽非马飞所愿,却好像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能做到这一点,那当然明了李强的进步。李强的这个进步,虽然还不够明显,虽然还无法做到行云流水,但是他确确实实是在进步。
“啧啧,马飞的攻击啊,这个在平时可是难得一见。今一定要好好欣赏一下。”
观战室内,心情不错的张大记者来了这么一句。这句话引来了大家的热烈反应:
“那是那是,今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哈哈哈哈。。。。”
事实证明,虽然不能马飞的攻击能力很差,但是在李强面前,马飞的那点攻击力度还真是不好使。
1995年3月下旬的某,中国围棋第8届“元赛”决赛第4盘比赛。在下午5点差一点的时候,马飞眼见自己的攻击没取到多大的效果,眼见实空上的差距并没有缩多少。他苦笑着摇摇头,他选择了投子认输。
3比1,元易主。(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之围棋梦请大家收藏:(m.xs.com)重生之围棋梦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