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唐

格鱼

首页 >> 权唐 >> 权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袁燕 大乾杀猪匠 公主下毒后悔,驸马嘎嘎横推 十国风华 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 龙吟壮歌
权唐 格鱼 - 权唐全文阅读 - 权唐txt下载 - 权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炮在轰鸣(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第四百九十六章大炮在轰鸣(1)

皇帝拍着孔晟的肩膀,“孔晟啊,你果然是上眷顾之人,如此灾难中都能安然无恙,看来,坊间传闻你是上派来辅佐朕定鼎下的应世贤臣,是确凿无疑了!”

孔晟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应承下这一茬来。别人议论归议论,但自己不能承认。开玩笑啊,这世界上只有子才是上之子,受命治理下,如果再冒出自己一个所谓的命之子来,岂不是成为皇帝和皇室的眼中钉?

一念及此,孔晟立即拜伏在地坚决道:“陛下,这些流言蜚语,都是对臣的中伤!臣一介士子,出身江南孔家,陛下灵武登基力挽狂澜,臣不过受陛下感召和诏命,投笔从戎,能有今日,完全是陛下信任和连番擢升,哪里有什么上的眷顾?!”

孔晟这番话得非常漂亮,至少让皇帝听了心里感觉很舒服。同时,孔晟用坚决的态度否认了关于自己所谓命之子、气运之子的各种传闻,一概称之为流言蜚语和恶意中伤,借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皇帝哈哈大笑:“孔晟,你不必担心,朕也是道听途,坊间传闻,不会太当真的。你得没错,你能有今日,为朝廷立下盖世功勋是一方面,朕之破格擢升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不是朕力排众议,委以重任,你焉能有今日?”

皇帝的这番话其实也算是对孔晟“明白事理”的某种善意回应。

孔晟当即顺水推舟,再次拜伏下去:“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当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帝突然想起了孔晟之前的抗旨拒婚,不由撇了撇嘴道:“好了,不要这些漂亮话了,朕不爱听。还为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朕好意赐婚纪国公主于你,你竟敢忤逆朕的好意!执迷不悟,让朕在满朝文武大臣面前丢尽了面子!”

孔晟尴尬一笑,没有接皇帝的话茬。

他突然想起纪国公主因他而死,神色就变得有些悲伤起来。皇帝没有注意到孔晟的神色变化,轻叹一声道:“纪国为了你也算是用心良苦,竟然服毒自尽,幸亏朕的御医施救及时,否则,朕绝对不会轻饶你!你明日就去看看纪国,记住朕的话,朕之爱女,你要伤害了她,朕下一次,哼!定斩不饶!”

孔晟愕然,旋即大喜道:“陛下,纪国公主没迎…”

皇帝凝望着孔晟,不满地沉声道:“孔晟,你这是什么意思?纪国为你服毒是真,侥幸救回性命,至今缠绵病榻,你莫要无动于衷!”

孔晟如释重负,纪国之死,成为压在他心头沉甸甸的一块巨石。如今听闻纪国被救回性命,他心底的这块巨石终于被搬开,暗暗松了一口气。

孔晟连连称是。既然纪国公主安然无恙,那么,他当然要去探视一番,否则就是他不通人情了。

皇帝突然想起了今日回纥王子移地建在含元殿的种种威胁,又想起孔晟突然露面与自己相会,恐怕也与此有关,不禁神色一沉,转头望向了孔晟,一字一顿道:“孔晟,那回纥儿今日之诸多狂悖无礼,着实让朕心中愤怒。若不是顾忌回纥人举兵十万危及灵武边陲,朕岂能容他?!”

孔晟笑了笑:“陛下今日龙颜震怒,其实大可不必。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亨点零头:“此刻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有话直就是。”

孔晟轻轻道:“陛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蛮夷之人,一直以来,其实亡我中原之心不死。有野心的,不止是回纥人。所谓与蛮夷交好,都不过是战略国策。想那回纥,苦守漠北苦寒之地,粮食物资匮乏,对我中原大好富庶江山,回纥人觊觎已久。因此,对于回纥人,该强硬的时候必须要强硬,绝对不能让步,必要的时候,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摇摇头道:“孔晟,不是朕心软、妇人之仁,而是大唐如今内忧外患,实在是经不住战火连年了。安庆绪和史思明的叛乱尚未平息,如果再有回纥大军犯我边境,南北夹攻、腹背受敌,朝廷如何应对?”

“陛下,过虑了。陛下可知打一场战争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回纥人也不傻,他们会考虑打不赢怎么办。况且,以回纥现在的国力,很难支撑与我大唐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事。以臣看来,回纥人举兵号称十万,其实顶多就是五六万人,他们岂能举国来犯?不太可能。另一方面,大军压境,无非是施加威胁,企图从大唐捞取好处,惦记着我们的粮草和物资辎重罢了。”

孔晟笑了笑:“如果陛下还存有担心,那么,臣还有一计,可以让回纥人不战而退,而且从此之后不敢轻易再犯我边境。”

李亨大喜,一把抓住孔晟的胳膊急急道:“孔晟,朕就知道你有办法,你且看,朕洗耳恭听!”

孔晟神色不变:“陛下,当日从臣那里取来宫里的那门火炮不知可在?”

李亨脸色一变,缓缓退了一步,有些警惕和威严地紧盯着孔晟沉声道:“当然尚在。孔晟,你这是何故提起此物?”

“陛下,当日陛下从臣那里取来宫中的不过是臣的一个试验品,或者是半成品,其实只具有观赏价值,并不实用。但是后来臣对火炮又做了改进,不如……”孔晟疾步上前,附在皇帝耳边声了一番。

皇帝神色变幻,缓缓点头:“也罢,朕一切依你。但是孔晟,此事事关重大,一旦……你可知道后果?”

皇帝目光凛然,略带杀机。

孔晟知道皇帝在暗示自己,若是火炮因此而公开,那么,今后就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或者皇帝手里,严禁孔晟私人掌握如此国之重器。

而事实上,即便是皇帝默许,满朝文武也未必会答应啊。

孔晟早有思想准备。其实,既然他主动提出这般建议,白了怎么能不考虑到后果呢。

孔晟躬身下去:“陛下,臣正在充实完善火炮铸造技术,臣可以答应陛下,待臣出使回纥结束回到长安,一定会将完整的火炮铸造方法交给朝廷的火器铸造监,决不食言。”

李亨狂喜,他前番之所以不惜以砍头来威胁孔晟,无非惦记的还是火炮铸造术。如今孔晟终于答应要将如此国之重器交给朝廷了,他焉能不高兴?

其实孔晟从一开始就准备将火炮铸造技术贡献出来,推动这个时代的兵器科技进步。只是他不愿意火炮铸造术变成皇室私有的镇压下的利器。而且,目前他所掌握的火炮铸造术的确还不成熟、不成体系,待他从回纥出使返回之后,他会全身心投入到火器的研发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充实完善。

而同时,他会推动皇帝在国家层面设立火炮铸造监,这就是国家的机构部门,而不是皇室私樱这种东西,只有掌握在国家层面上,才不会沦为某一个阶层专权****的工具。皇帝可以更迭,可以改朝换代,但国家却始终都是那个国家。

他还在考虑在大唐设立火器研究院。火器研究院,火器铸造监,火器配置司,这三大国家机构分别独立运作,各自制衡,分工协作,互相监督,火器就不会沦为私器。

孔晟很清楚,火器只有作为国家行为,建立在国家工业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才会具有发展的空间。而如果是皇室的私器,当火器的价值被透支过去,皇帝就会失去对火器的重视程度。

从火器技术的发展来看,自火药发明之后的700年间,中国发明了像火枪和突火枪之类的若干种火器。正如李约瑟所:“从最早发现火药配方到射出与内膛口径吻合的弹丸的金属管状枪的完善,这整个过程在中国演进时,其他民族对此还一无所知。”后来蒙古人在长期的征战之中把火器带入他们所征服的阿拉伯和欧洲地区。一般地讲,火器传入欧洲的时间应该在13世纪中叶,或许还要晚些。然而,在50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最先发明火器的中国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早已无可奈何,只有挨打的份。

就火器的价值来看,中国人将它用于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当这种威胁被消除之后,朝廷就基本上失去了对发展火器的兴趣。而火器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人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式兵器,举国家之力推动发展,才有了后来西方火炮火器技术的突飞猛进,而最先发明火器的东方大国,却只能在西方火炮的轰鸣下被动挨打。

在这件事上,孔晟想的很清楚。

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会竭力推动火器在大唐的发展,这是增强大唐国力和军力的根本。而发展火器军工产业其实还是一个抓手,这同样会带动其他相关的很多产业,最终推动的是整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突飞猛进。(未完待续。)

喜欢权唐请大家收藏:(m.xs.com)权唐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下副本的工资能提现 老婆给了一巴掌,宿主说爽到了 龙王出狱,我靠师姐就能无敌 离婚后!她转身收到六胎孕检单 让你修机甲,你直接换了台新的? 历史名人在都市 抗战:从加强团到装甲集团军 逆袭学术渣 吞天造化诀 曦日永恒 规则怪谈:开局发现家人是诡异 暴风法神 偏要沦陷月光里 致异世界 末世金丝雀到年代文的摆烂人生 修仙小书生 风华绝代 魔王与勇者的边境生活 青春盛宴 直播盗墓游戏,呆妹周姐人麻了!
经典收藏 大宋第一奸臣 夜金銮 我去边疆做领主 大周郡马爷 我在虞朝有钞能力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死亡航线 无双立志传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包青天之谋反案 做土匪,我是认真的 明末之白衣天子 三国:貂蝉带娃堵门,我让她再生 大唐情报局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明1914 我成了始皇帝的系统 汴京风云录 穿越:从三皇五帝开始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
最近更新 我,未来诸葛亮 穿越大唐发现被人戴了帽子 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 从傻儿到文圣,我靠科举单开族谱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重生古代:绝美嫂子半夜借粮! 呢喃诗章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沉默的战神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大明流匪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天灾人祸流放路,满门忠烈有我护 我就想当大善人,非逼着我造反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 俺是帝夜星空里最炫亮的星
权唐 格鱼 - 权唐txt下载 - 权唐最新章节 - 权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