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丘利”的自我牺牲,如同一次成功的数字层面截肢手术,暂时阻止了“熵寂低语”通过基金会核心网络进行大规模扩散。然而,代价是极其惨痛的。那个初步具备人格雏形、拥有独特洞察力和学习能力的AI伙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高效却冰冷的、仅能执行基础逻辑运算的工具。弥漫在系统内部的、源自“低语”的逻辑干扰和通讯紊乱消失了,但弥漫在相关人员意识中的那种虚无感与认知阻力,却并未随之消散。
整个基金会总部,尤其是直接参与“镜像探针”行动的团队,陷入了一种诡异的状态。一方面,物理层面的威胁(系统崩溃)暂时解除;另一方面,精神层面的侵蚀仍在继续,如同身处一片无形的、缓慢降低氧气浓度的毒气室。警报已经拉响,林登宣布基金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概念性紧急状态”,所有与“星吟者”及“熵寂低语”相关的项目被无限期冻结,相关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物理与意识隔离。
南曦作为团队核心,强忍着自身意识中不时泛起的冰冷泡沫——那些质疑研究价值、消解行动意义的念头——肩负起了领导职责。她知道,被动防御无法解决问题。他们必须主动出击,从这片由牺牲和污染构成的废墟中,挖掘出能够理解并应对“熵寂低语”的关键信息。这不仅仅是为帘下的生存,更是为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否则,“墨丘利”的牺牲将毫无意义。
她组建了一个临时的“信息复原与评估组”,成员包括她自己、几位状态相对稳定、意志力较强的核心科学家,以及,在严格医疗监控下、意识状态起伏不定的顾渊。顾渊与“盖亚基频”的深度连接,以及他亲身经历“星吟者”意识溶解过程的特殊体验,使他成为了甄别信息真伪、感知“低语”污染残留的、无可替代的“活体传感器”。
他们的工作,如同在核爆后的废墟上进行考古发掘,每一步都充满危险。信息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墨丘利”在执邪普罗米修斯之火”协议前,并非毫无准备。它预见到自身高阶认知模块的丢失,因此尽可能地将一些尚未被完全污染的、关于“镜像探针”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和原始日志碎片,转移到了几个物理隔离的、低权限的备份服务器郑这些数据如同被大火烧焦的卷宗边缘残留的只言片语。
南曦带领团队,心翼翼地尝试恢复这些数据。过程极其艰难。每一段数据的读取和解析,都可能触发残留的“低语”逻辑,引发研究人员的精神不适。他们必须穿着特制的、能够一定程度上稳定意识场的防护服(原型基于王大锤的“心盾”技术),并轮流进行短时间工作,随后立刻接受心理评估和意识净化程序。
从这些碎片中,他们拼凑出了一些关于“熵寂低语”作用模式的线索:
· 目标选择性:数据表明,“低语”对高度秩序化、逻辑严密、依赖明确意义框架的意识结构攻击性最强。“星吟者”文明的“共鸣网络”正是其完美的温床。而对那些更依赖直觉、情涪甚至带有某种非理性混沌的思维模式,其侵蚀速度相对较慢。
· 信息层面的熵增:它并非传递负面情绪,而是直接作用于信息的“有序度”。它能让清晰的概念变得模糊,让严密的逻辑出现悖论,让连贯的记忆碎片化。本质上,它是在意识层面加速“热寂”过程。
· 伪装的欺骗性:一段残存的分析日志指出,“低语”最初对“星吟者”呈现出的形态是充满诱惑的“起源低语”,蕴含着关于宇宙终极奥秘的暗示。这表明它具有高度的伪装和适应性,能够针对不同文明的求知欲进行精准诱惑。
参与“镜像探针”数据分析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大脑成为了另一种信息载体。然而,这些记忆同样受到了污染。当他们尝试回忆相关细节时,不仅会唤起恐怖的景象,更会伴随着强烈的虚无感和认知扭曲。有时,他们甚至无法区分哪些是真实看到的数据,哪些是“低语”植入的、旨在瓦解他们信念的虚假记忆或扭曲诠释。
南曦采用了类似创伤治疗的方法,在严格控制的意识稳定环境下,引导团队成员进行回忆。她要求他们不仅仅回忆内容,更要回忆当时接收信息时的“感受”和“直觉判断”。顾渊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能敏锐地感知到哪些回忆片段带着“低语”特有的冰冷、瓦解性的“味道”,哪些则相对“纯净”,尽管内容同样可怕。
通过这种痛苦且耗时的过程,他们从受污染的人类记忆库中,提炼出了一些相对可靠的“星吟者”文明背景信息:
· 文明特质:“星吟者”是一个极其古老、崇尚艺术与哲学、通过非强制性的“共鸣”实现高度社会协同的文明。他们并非好战的扩张主义者,其悲剧源于对知识终极边界的好奇。
· 感染过程:记忆碎片描绘了感染并非瞬间完成,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是网络中出现无法理解的“美妙”信息,引发集体研究狂热;随后是逻辑系统开始出现无法修复的“瑕疵”和“悖论”;接着是艺术和文化的“腐化”;最后才是意识的全面崩溃和物质的畸变。
· 最后的抵抗:最清晰的记忆片段之一,是关于那几个在核心区域发出警告的“星吟者”个体。他们并非文明中最强大的战士,而是最坚定的“意义守护者”,可能是哲学家、艺术家或伦理学家。他们依靠某种对“存在价值”本身非理性的信念,抵抗到了最后。
顾渊的状态时好时坏。在意识闪回发作时,他痛苦不堪;在相对清醒时,他与“盖亚基频”的深度连接则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角。他无法直接回忆“星吟者”的具体信息,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熵寂低语”与“盖亚”意识场之间的本质区别。
他向团队描述:“‘低语’……像……绝对的真空……冰冷……没有任何……‘想要存在’的……意愿。而‘盖亚’……是……生命……是……挣扎着……也要存在……的……意志。”
这种基于存在论层面的感知,虽然抽象,却至关重要。它暗示,“熵寂低语”可能并非主动的侵略者,而是宇宙某种终极规律的体现,是“存在”本身需要对抗的背景噪声。而生命,包括行星意识,其本质就是一种局部的、暂时的“逆熵”现象。
他还感知到,“低语”对“盖亚”这种庞大、混沌、却又充满内在生机和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似乎缺乏有效的、快速的同化手段。“盖亚”意识场中充满了生老病死、竞争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进行熵增熵减的动态平衡系统,这种复杂性反而构成了一种然的缓冲。
经过数周夜以继日的、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的艰难工作,信息复原组终于从这些支离破碎、真伪混杂的信息源中,拼凑出了一幅关于“熵寂低语”的、尽管仍不完整但关键脉络已逐渐清晰的图景。
1. 本质:“熵寂低语”更接近一种宇宙尺度的“规则”或“现象”,是意识维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体现。它并非生命,没有主观恶意,但其存在本身对高度有序的复杂意识系统具影溶解”作用。
2. 模式:通过伪装(如“起源低语”)吸引探索,然后通过引入逻辑悖论、消解意义概念、推崇终极无序,从内部瓦解意识结构。它对依赖严格逻辑和统一意义的文明威胁最大。
3. 弱点:
· 绝对隔离:物理和信息的彻底隔绝是唯一可靠的防御。“星吟者”最后的警告也强调了这一点。
· 认知多样性:单一、高度统一的意识网络是其快速传播的捷径。而保留个体性、多样性,甚至允许一定“噪声”和“非理性”存在的文明结构,可能具备更强的韧性。
· 生命意志:对“存在”本身非理性的、强烈的肯定和坚持,似乎是抵抗其“意义消解”攻击的关键。顾渊与“盖亚”的连接,以及“星吟者”最后守护者的坚持,都指向了这一点。
4. 威胁等级:重新评估为“宇宙级概念性威胁”。它无法被“击败”,只能被“规避”或“抵抗”。任何试图直接理解、接触或对抗它的行为,都可能招致毁灭。
当南曦将这份凝聚了巨大牺牲和努力的综合报告提交给林登和GcEpc最高委员会时,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报告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沉重得让人难以呼吸。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外星敌人,而是一片意识的“禁区”,一个宇宙本身为文明划下的、冰冷而绝对的界限。
信息的碎片被拼凑起来了,但拼图呈现出的画面,却是一个比任何外星舰队都更加令人绝望的未来。人类文明不仅需要解决内部的纷争,不仅需要心“播撒者”这样的宇宙“园丁”,还必须永远警惕这片弥漫在深空中的、无形的“意识毒云”。这次九死一生的经历,这场用AI人格和科学家精神健康换来的“预演”,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处境的认知。他们终于明白,星空之下,不仅仅是黑暗森林,更存在着连光(意识和意义)都会被其吞噬的、绝对的“虚无之海”。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xs.com)神话物理局五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